
五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防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要在自然界生存,必须要适应环境。教材虽然只用一句话来陈述这个观点,却是本单元的核心所在。本单元正是从动物的形态、饮食、运动、防御、繁殖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动物为适应环境在以上多方面的特点。本课主要学习一些动物怎样防御敌害,隐蔽捕食来适应环境的特点,其中重点又放在认识动物的防御特征上。这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展开后续教学。 在自然界中,有些较弱小的动物,为了避免被猎杀,所以用颜色与形态将自己伪装成跟周围环境景物相似,来逃避发现、追杀。教材中首先安排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青蛙、竹节虫和尺蠖的生活环境里寻找它们,是一个充满惊奇和喜悦的活动。在观察之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察的感受,使学生初步建立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但仅靠简单的观察活动,学生还不能深刻体会这些动物的体色和拟态对于它们生存的重要,于是接下来教材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这又是一个通过学生采集数据,获得认识的过程。通过捡拾、记录草丛里的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数,来进一步体验动物的保护色对它们防御敌害的重要。 不过要成功的做好这个小实验,还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要选好红、黄、草绿三种与草的形状相近的条形塑料片,且每组各准备10个;要提供计时秒表,并介绍定量测量的方法;要做好小组的分工协作,记录员、计时员、实验者各司其职,轮流交换。 很显然,成功的实验的数据统计应该能够反映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了。 有了这样的体验,再让学生来谈一谈青蛙、竹节虫和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他们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动物除了利用保护色防御敌害之外,还有一些特点也是可以用来防御敌害的,比如利用身体特点。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一个观察活动,在小组内运用感官观察刺猬、蜗牛等动物在危险的环境的反应。教师要重视图片中的学生话语提示:刺猬身上都是刺,御敌时身体会缩成一个刺球……好臭啊!这些都是学生感官获得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刺猬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特点。 刺猬、蜗牛是这样防御敌害的,那么还有些什么动物有防御敌害的特点呢?又是怎样的特点呢?教材在这里设计这样的问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有限的,从教材第10页下面的插图中环境可以反映出,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获取知识不仅可以依靠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第11页的填写表格,教材用范例的形式指导学生填写,希望学生能根据本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来完成。卡通小鸭的对话暗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这个表格,甚至可以将这项还是延续到课下完成。 教材最后“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的提问,是对本课的综合小结,旨在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获得动物为防御敌害、适应环境的综合认识,也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周围动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并不陌生,他们能说出部分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方式,并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适应方式,使学生知道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学习目标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 5.尊重证据。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环境对动物生活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