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9799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850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独尊,ppt,33张,课件,儒术
  • cover
(课件网) 汉武帝之前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初期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成为正统 一、从“无为”到有为 西汉初年盛行“无为而治” ———指导思想:黄老之学 黄帝和老子 “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 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什么是“无为而治”? 概念阐释 1、汉初“无为而治” (1)原因 ①客观:由于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汉兴,接秦之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 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3)目的: 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2)政策表现: 与民休息,轻徭薄赋(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士兵归家,授予田宅等)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的是 A.无为而治 B.尊重规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D 当堂练习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zì pìn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4)成效: 经济实力增强,人 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国力强盛 (5)”无为而治“消极影响: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边境不宁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采取积极有为的思想。 “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汉武帝应该怎么办?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 ③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分析汉武帝从“无为”向“有为”转变的原因 2、汉武帝的“有为” 2.汉武帝: “有为”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加强君主专制:中外朝 经济: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等; 推广代田法 军事: 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必修一 必修二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广川人,武帝时,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武帝采纳。 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辞官讲学著书。现存《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 “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道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春秋繁露》书影 (1)思想来源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内容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