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165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921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答案,习题,同步,统治,明朝
  • cover
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延续了1500多年,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汉武帝 D.隋文帝 2.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设立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厂卫特务机构 3.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4.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 ) A.八股取士强化门第高低,不注重依据才学选拨人才 B.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C.科举考试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儒学占据独尊地位 D.八股取士焚烧了大量古典书籍,造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极大破坏 5.据统计:明朝正德皇帝廷杖大臣146人,死亡11人;嘉靖皇帝曾同时廷杖大臣134人,当场死亡17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明朝( ) A.皇权极度膨胀 B.相权不断削弱 C.加强思想控制 D.完善政治制度 6.明太祖改革中央机构加强君主权力的举措是( ) A.设立三公九卿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颁布“推恩令” D.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 7.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8.“故吾以为明太祖制艺取士,与秦焚书无异…”下列关于“制艺取士”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于隋唐时期 B.命题范围仅为《四书》 C.有利于培养实际能力 D.目的是巩固统治 9.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A.宋濂忠心,唯皇帝是从 B.朱元璋关心臣下生活 C.明朝君臣关系自然和睦 D.明朝君主权力无处不在 10.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11.下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12.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3世纪80年代 B.13世纪60年代 C.14世纪80年代 D.14世纪60年代 二、判断题 13.清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 ) 14.明太祖朱元璋为监督官民设置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 三、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级(zān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围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1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材料二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允许立丞相。臣下敢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