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2577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4-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4199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下,三下,学期,4-5月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七)、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卷六、重庆一中5月月考试题、重庆一中期中考试、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A)、重庆市名校联盟 “二诊”模拟(B)、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4月联考、巴蜀中学暨西南名校2020年“3+3+3”一诊)语文试卷汇编而成 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等主城区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织妇叹 [宋]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了织妇之勤。 B.三四句道出了织妇的处境。绢丝未成,就想着用它们去缴纳赋税和赎回典当之物。 C.五六句与宋代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七言律诗以织妇口吻,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感人肺腑。 15.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意。(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在仔细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叹”的含义。 【解答】(1)D.“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有误,应是层层递进,逐步表达出织妇的感叹之情。 (2)诗人首先感叹了织妇命运的悲苦。从春到夏,妇女都在为养蚕而忙碌着,而到头来自己没有穿上用蚕丝做的衣裳,仍旧穿着粗布的衣服。“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绢尚未织成就准备拿去交纳给官府,丝还没有下车就要把它拿去赎回典当的东西。为了生活,女子在养蚕未成之前已经典当了东西,可见生活负担的沉重;“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这里说道有布衣穿已经算可以了,只怕今年连布衣也穿不上。诗人在这里层层铺叙了女子的悲惨命运,最后这句“今年无麻愁杀我”更是其悲惨命运的缩影。 诗人感叹了社会的不公。织妇勤劳能干,一整年都在忙碌,但是到头来甚至连最劣质的粗布衣服都穿不上,而她织的是美丽的丝质衣服,却不能穿上,在对比中突出了其命运的悲惨,社会的不公。 答案: (1)D (2)①感叹织妇命运的悲苦。织妇的悲叹,不在“输官”、不在“赎典”,也不在“布衣仍布裳”,只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才发出“愁杀我”的喟叹,逐层铺垫,深刻表现出织妇连最低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悲苦境遇。 ②感叹社会的不公。织妇一年到头“为蚕忙”,织的是绫罗锦绣,穿的却是“布衣仍布裳”,对比中表现出社会的不公。(或:“输官”“赎典”句,暗示了官府租税和高利盘剥是导致百姓贫苦的社会根源,拓宽了“叹”的内容,寄予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白话译文: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向官府交纳,丝还没有下车就考虑拿它去赎回典当的东西。 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穿着布衣裳。 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诗歌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劳动者的劳而无获的凄苦处境,揭露了统治阶级盘剥的苛酷。首两句写蚕妇长年无休的辛劳,一“复”字一“重”字,揭示了蚕妇由春至夏的艰辛劳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