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14293

22.文言文二则 课件(31张)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94000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言文,二则,课件,31张
  • cover
(课件网)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第一课时 《囊萤夜读》 趣味交流,导入新课 趣味交流,导入新课 囊萤夜读 趣味交流,导入新课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词注解: 1.囊:用口袋装。 2.萤:萤火虫。 3.恭:谦逊有礼。 4.通:通晓明白。 5.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车胤 车 胤 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扩组词语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车胤?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请运用扩组词语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实践运用,举一反三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夏天的夜晚,酷热难耐,家人们都坐在院中乘凉,车胤却_____,突然,远处闪出了点点亮光,车胤灵机一动,心想:_____。说干就干,他_____。母亲几次呼唤他,他总是说:“_____”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天已大亮。 想象画面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对比阅读 两句都写出了车胤的勤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将人物的品质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示。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文言文学习技巧 反复朗读是关键, 课文注释结合看, 扩充词语像画面, 牢记方法在心间。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车胤啊,车胤,咱们家连灯油都买不起了,你怎么还读书啊? 生:_____ 师:萤火虫灯光那么微弱,你怎么读呢? 生:_____ 师:你真聪明啊,车胤!那读一会就行了吧? 生:_____ 师:我问你啊,车胤,你为什么夜以继日的读书呢? 生:_____ 总结:这可真是一个_____的车胤啊!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 匡衡是一个勤奋刻苦,孜孜不倦,不怕困难的人。 阅读《凿壁偷光》的故事,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匡衡? 第二课时 《铁杵成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铁杵 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铁杵成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①反复朗读法 ②借助注释法 ③扩组词语法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运用扩组词语法,翻译原文。 文中“之”“其”分别指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词注解: 1.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2.是:这。 3.方:正在。 4.感其义:被她的意志感动。 5.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