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15335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9) 搞透五大核心素养,指导历史教学!(文字素材)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1665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高中,文字,教学,指导,五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搞透五大核心素养,指导历史教学!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1) 概念: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解读: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小孩子上学前主要是和亲人打交道,进入学校面对他不认识的人,怎么和他们相处,上大学之后,走上社会岗位,更是新的,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所以人生要不断的碰到复杂的新的面孔,怎样去面对? (2) 特征 1.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2.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不是指某一个方面,而是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综合品质和关键素养的综合表现,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举例:比如我们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刚接触某个人,就对他产生了好的或不好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基于他的综合素养,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素养。比如有的老师,学识渊博,底蕴深厚,但与学生交谈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尊重,这样很难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的综合素养的结果。这也就看出,我们老师处理师生关系时,不能刚接触就传授知识,如果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正确,就很难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再举例:我们与他人交谈,有时候相互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我们会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对牛弹琴实质是沟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绝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知识背景,表达方法、交流能力甚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观不合)的综合表现影响了双方沟通。 3.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我们过去的教育观念都是教小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跟异性多接触,但孩子成人后,他们面对陌生人、面对异性会出现很多交往困惑。由此我们看到,过去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情景。我们没想过孩子学的知识将来能不能用到,或者我们都知道孩子将来会忘记这些知识,为什么还要去学呢? 但是新教材、新课标、新核心素养转变了这种观念,现在我们认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后者才是学校教育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工作以后才需要学的,而是在学习阶段就要学习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校、教师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其面对日后人生中诸多的问题。 4.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分阶段的、连续的、逐步提升的,不能短时间迅速提升。高中核心素养是通过高中阶段的教育后,期望学生获得的素养。 5. 核心素养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是个人认为他做某事有意义,或个人喜欢做某事,做某事使他感到快乐,这件事就对这个人有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社会上对某个人的评判、认可。比如火葬场工作人员与大学教授比较,有的人就认为火葬场的工作参与到他人人生的最终阶段,对故去人的家属有安慰作用,这是一种价值。所以这份工作虽然社会评判比较低,似乎社会价值不高,但是对他个人具有个人价值。核心素养则同时具备这两种价值。既对个人有用,又对社会有用,能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很多问题。 6. 核心素养的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因此教师在史料解读中,加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对某一历史事件如何看待,观点是什么?教师从积极角度解读,逐渐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解释,也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从而积极影响学生在未来面对困难情景时的处理方式。 (3)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 如今的教育观念认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最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自主性、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