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27685

青海省西宁市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复习检测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28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海省,西宁市,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 cover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语文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周苇风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因为口吃,不喜言谈。曾数次上书进谏韩王,却不被采纳。但他的文章传入秦国后大受欢迎,秦王甚至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中,韩非与老子合传,同传中还有庄子和申不害。庄子和老子是道家人物,韩非和申不害为法家人物。司马迁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黄老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最初流行于齐国稷下学宫。它既讲道德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崇法治,既以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又强调“道生法”,要求统治者“虚静谨听,以法为符”。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荀子曾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思想难免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他清醒地认识到,礼的施行无法完全依靠“克己”来实现。于是,便提出了礼法并举的思想。理解了这个学术背景,司马迁说韩非“其归本于黄老”也就不奇怪了。 《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顾名思义是解读《老子》的专著。从这个角度来看,韩非可以说是早期研究《老子》的专家。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客观自然规律。韩非接受了老子对道的阐述,承认道决定宇宙万物的演变。同时,老子认为道具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对此,韩非则进一步发挥,强调道是变化的,天地也是变化的,人也在不断变化中,整个社会都在变化。由此,治理社会的方式和方法自然也应该变化。但是,韩非也非常重视道的稳定性。道的稳定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法。法是依道建立起来的,人人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更改。 《老子》曰:“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一思想到了申不害和韩非手里,则发展为以权术驾驭群臣,也就是术。韩非对以进为退、暗藏杀机及权谋的运用,可以说是津津乐道。《韩非子》就明确提出:“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现实使法家意识到,人君的威胁主要不是来自民众和敌国,而是来自臣下。所以,申不害和韩非都主张术应该隐藏在君主心中,不能为臣下窥破。术有权术的含义,但法家的术不仅仅局限于权术的运用。《韩非子》认为,所谓的术就是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明确职责并严加考核。这样,君主就可以操生杀之柄,督促群臣尽力工作。 人们在谈论法家时常常商、韩并举,认为韩非的思想是商鞅的继承和发展。确实,韩非认同商鞅富国强兵的种种举措,也主张建构一元化社会控制体系。然而,在继承商鞅法治思想的同时,韩非更加关注稳固社会秩序的永续。韩非和商鞅都认为,社会秩序的稳固在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但是,商鞅对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具体措施缺少详细论述。韩非批评商鞅知法而无术,认为商鞅的种种富国强兵之举因“无术以知奸”,最终只能“资人臣而已”。由此,韩非尽力鼓吹权术,以弥补商鞅的不足。 不过,既然有驭臣之术,就会有欺君之方。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反而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秦始皇后期迷信权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威严、神圣和神秘,长期疏远大臣,这就给了赵高弄权的机会。二世胡亥即位后,继续沿用秦始皇的做法,最终连刘邦逼近咸阳的消息都被权臣蒙在鼓里,可以说是自吞玩弄权术的苦果。 (选自《解放日报》2019.08.0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因为口吃,他不善言谈,于是用上书的方式进谏韩王,可是韩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荀子曾在稷下学宫做祭酒,深受黄老思想影响。他提出礼法并举,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