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 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是谁制造了风》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是在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课的。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还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这一性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风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常见,但是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一环节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处理,有助于分散难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中年级的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无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体把它表现出来,例如: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才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与表达。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分为了两个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第一个层次是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第二个层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利用观察实验方法,借助香产生的烟流动的路线,了解形成风时空气的流动,将看不到的空气的流动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释自然界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风(由于学生对压力大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不提压力这个词)。这样,在学生亲身的感受,亲眼的观察,亲自的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了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空气流动形成风,来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逐步深入,认识风的形成。第一,学生利用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初步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空气的冷热差别促使它流动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学难点。这种探究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变热,从而流动起来形成风。 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 五 教学重点:空气流动 教学难点: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来补充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装置、香、火柴、蜡烛等 2、学生准备:打气筒、纸板、书、气球、乒乓球、棉花、小纸船。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师:总是听说咱们四年级同学聪明、勤奋、好问。在开始今天新课讲授之前,老师设置了一个用嘴吹乒乓球的游戏环节,让大家好好发挥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你们高兴吗?既然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先学习游戏规则: 2、教师读游戏规则:前三个杯子内是装满水的,最后一个杯子是半杯水。参赛者要将拿到的乒乓球从第一个杯子送到第2个杯子,最后再送到第3个杯子,参赛者不可用身体接触到乒乓球,球不可以跳过杯子或滑落至桌子上。 3、师述:每个小组先组内讨论下方法、技巧,并选派一名胆大心细的选手参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本小组的同学要有集体荣誉感,要为本小组队员呐喊助威。游戏开始: 4师:刚才获得胜利的是第 组,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刚才这个游戏,同学们玩得开心吗?(非常开心)那谁能告诉老师乒乓球是怎样从第一个杯里跑到第三个杯里的,是不是它长得有脚呀?哪个同学来告诉老师,请举手?(靠嘴吹的)“我不相信,我们的嘴又没有接触到乒乓球?”“我们嘴吹出来的是什么?”(同学们都用手放在嘴前感受下我们吹出来的是什么?)(演示课件) 学生:嘴吹出来的是风(空气)。 师:喔!原来是风(演示):风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些现象可以直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