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光》。 【教材简析】 《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一课,它是后面学习《玩镜子》《筷子“折”了》的基础,所以本节课会直接影响本单元后面课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深刻体验、学习。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一点光源发出来的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游戏中体验出产生影子的原因;能够挑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探究出光沿直线传播。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养成合作精神;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引起学生对人工智能和开发板使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简单的人工智能思维,并能利用人工智进行设计。 【教学重点】 点光源发出来的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学难点】 能够挑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探究出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小瓷碗、方形透明塑料杯、激光笔、带孔卡纸、可弯折吸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通过上合峰会引入课题:观看青岛夜景亮化图,引起对光线的兴趣,从而引入主题《认识光》。 【设计意图】本课从上合峰会引入,贴近身边的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灯光的展现,提起了学生探究光的顺序,并且欣赏着绚丽的灯光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们身心愉悦,带着轻松的心情开始这一节课,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环节二、认识光源 (一)抛出问题: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物体能自己发光。 预设:学生回答:太阳,火焰,萤火虫,电灯,手电筒,星星,投影仪,灯笼鱼,月亮,镜子等。 追问:月亮,镜子会自己发光吗?排除非光源。 引出光源概念: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成为光源。 (二)光源分类,抛出问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光源,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分类,移动板贴 追问:能说说你们分类的依据吗? 引出三类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把光源分类,分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更加印象深刻。 环节三、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一)抛出问题:有没有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 预设回答:树荫、大楼后面等。 追问:为什么说这些地方没有照射到? 学生回答:有影子。 引出手影游戏,打开投影灯,学生上台玩手影。 【设计意图】“玩手影”游戏引发学生兴趣,并能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影子的形状随手的形状而变化,为后面引出光沿直线传播做好铺垫。 (二)学生猜想影子形状变化原因。 抛出问题:为什么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影子的形状由手决定。 预设:光是连续的、光沿直线传播。 追问:如何证明?生:实验验证。 介绍实验器材,提醒注意事项,选取器材进行实验。 用移动投影展示实验现象,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设计方案、选取材料进行实验,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移动投影展示实验现象,更直观、方便的体验光沿直线传播。 环节四、探究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1、脑筋急转弯引出问题:给你一百块钱买一样东西充满整个空房子,你会买什么? 预设:蜡烛、电灯。 提出问题:我们刚学习了光会沿一条直线传播,为什么会充满整个房间呢? 学生猜测:很多光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展示教具———光敏电阻、灯泡。 解释光敏电阻的作用及用法,关灯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点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2、根据光敏电阻的功能进行设计,利用光敏电阻。 学生说出设计方案,点评。 展示路灯自动开关原理,引出人工智能概念,启发设计灵感。 小组为单位动脑设计,利用光敏电阻进行设计,并画出设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光敏电阻可以直观的得出光向四面八方传播结论,同时让学生接触到传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