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66380

2.7. 钻木取火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0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7.,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 cover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科学探究目标: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识目标: 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材分析】 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见证。对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都没有细致地探究。 【学情分析】 《钻木取火》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 通过前几年科学学习的铺垫,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研究活动,而且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能力都已经基本完善,能够很好地自主开展实验探究。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通过课下动手操作及资料搜集,对钻木取火也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到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 难点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 铁丝、铁钉、砂纸、手帕、木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师: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生:钻木取火 师:你对钻木取火有什么了解? 生:就是用钻木的方法来取火。板书:钻木取火 师:钻木取火是古人发明的一种用来取火的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海南的黎族、西南地区的古葱族,解放前还在用钻木取火。直到今天,仍然有偏远地区的人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来取火。 (评析:通过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钻木取火的介绍,既能消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距离感,又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进行情感教育。) 二、联系生活,感知“摩擦生热” 师:那谁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生:应该是摩擦生热 师:噢,摩擦生热。摩擦真的能生热吗?你能举出生活中摩擦生热的例子吗? 生:冬天搓一会儿手,就觉得手很热乎。 生:玩滑梯时,屁股感觉很热,就是屁股和滑梯摩擦的结果。 师:大家很注意观察,看来摩擦真的能生热。 (评析: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摩擦生热”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后面设计实验,用科学的数据证明“摩擦确实能生热”搭好了扶梯。) 三、设计实验,证明“摩擦生热” 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摩擦的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