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 2.知道什么是多级二分法,并能用多级二分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2.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3.学会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3.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认识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寻找物体的相同点并由此确定分类的依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单。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分类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看,这个小朋友叫明明,可伙伴们都叫他“邋遢大王”,你们想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明明图片) 生:做出猜测。 2.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明明的房间吧。 (多媒体出示明明的房间) 生:学生观看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太乱了)。 3.明明的房间是够乱的,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明明整理房间呢? 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放啊? 生:引导学生回答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5.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明明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非常整齐(出示整理好的房间图片),伙伴们再也不叫他邋遢大王了(对比图片)。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情境,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明明的房间,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明明的房间物品摆放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物品的摆放。了解通过分类,可以使物品更加整齐、有序。) 6. 像同学们说的,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这种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做—分类(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分类。(板书题目:分类)(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什么是分类?(课件出示) 二、学习新知 活动一:尝试给果实分类,了解方法和意义 1.老师这有许多果实,你能给这些果实分类吗? 2.请同学们打开一号材料袋,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果实? 3.你能把这些果实分类吗?(出示分类实验记录单)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把分类结果写在实验报告单上。最好和其它小组的分法不一样。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最多。 4.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5.汇报交流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6.所有小组都给果实进行了分类,每个小组分类的结果都不一样。分类时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分类的标准一定要科学。(课件) 7.其实,分类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说看吗? 学生交流、汇报。 8.同学们真棒,都能细心观察,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类现象呢? 生:自由交流、汇报。 (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或物品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人们认识与使用……)板书:方便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常见分类现象,体会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分类的意义。) 活动二:指纹分类游戏(找相同点分类) 1.刚才我们给果实进行了分类,我们的指纹能不能进行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右手大拇指的指纹。 2.这印指纹的学问可大了。课件:温馨提示(学生读提取指纹的方法) 3.教师讲解并示范提取指纹,提取右手大拇指的指纹,最清楚的下面画对号。 4. 分发二号材料袋。小组活动:提取指纹。说一说你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展示自己的指纹。(你的指纹有什么特点?)(学生描述自己的指纹)(教师大屏幕展示) (材料袋的设计意图:一号材料袋封面设计成脏孩子和干净孩子的图片,二号材料袋封面设计成乱房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