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69669

6.2 蜡烛会熄灭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9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蜡烛,熄灭,教学设计
  • cover
2 蜡烛会熄灭吗 内容: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69至7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出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探究出的数据分析、总结出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蜡烛、玻璃杯、去底纸杯、打火机、圆片; 2、探究实验记录表(小科学家记录本中相关部分,教材配套材料――教师补充数据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猜想与实验引入。为了更好地突出事实与证据这个一级目标的训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课文的开始就安排首先进行“几个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吗?”的猜想环节,将其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首先出示了形状、高度都相同的两个杯子,但1号杯子无底,2号杯子有底。用两个杯子同时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结果会怎样?带着猜想,开始今天新课:蜡烛会熄灭吗 (2)变量控制的实验设计与记录。 带着猜想,拿出三根长短完全相等,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三个大小、高度完全相同玻璃罩杯,不同的是,出示1号杯,杯子下垫0个圆片,出示2号杯,杯子下垫2个圆片,出示2号杯,杯子下垫5个圆片,猜想里面的蜡烛会熄灭吗?几号杯会先熄灭?引出“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问题。 实验时,尽量选取透明度较好的玻璃杯,易于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由于1号杯中有底倒扣,杯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因此蜡烛也不会立即熄灭,待燃尽杯中的氧气后蜡烛才会熄灭。2号杯,在杯子口垫二枚圆片,3号杯,在杯子口垫五枚圆片,会怎样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师生合作,动手一试,获得证据。实验时,2号杯会有少量的空气从杯底补充进去,3号杯会有较多的空气从杯底补充进去,因此,3号杯蜡烛燃烧的时间比2号杯子要长些,同样杯口垫棋子的多少会与燃烧的时间成正比)。在这种猜测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进一步猜想。 注意:1、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各种情况的结果,然后在实验中取证,验证自己的猜想;2、教师在课前对实验多做几次,掌握一定的数据;3、蜡烛的高度一般在3 --5厘米之间。杯口下的圆片应有一定的厚度,否则,垫一个与垫两个、三个的燃烧时间可能没有明显变化。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控制自变量的简单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课文安排了实验与记录环节,研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杯口垫棋子的多少是否有关,从而较好地理解实验的本质。出示的1号、2号、3号杯子相同,蜡烛的高度也相同,为保证实验的准确,需要控制的是: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记录燃烧的时间,在此实验中,只有杯口垫的圆片数量这个唯一的条件不同。 教学时,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分析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三个杯子同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分组实验时,需同时点燃蜡烛,三人同时扣下杯子,如果动作不在同一时间则影响准确度。 教学时应注意:1、实验几遍后,随蜡烛高度的变化,实验的数据将有变化,所以提醒学生,对比中的两个蜡烛或三个蜡烛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必要时用尺子量一量,用剪子剪一剪;2、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处沉积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师生合作设计实验,研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领学生学习了变量控制的实验操作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师生合作实验。文中先给予了“蜡烛高度不同”这个自变量,要求学生试一试,然后进一步提出了‘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