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71264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6.2 水的净化 (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单

日期:2025-04-2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60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牛津,上海,科学,六下,净化,2课时
  • cover
水的净化(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录像,初步了解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实际应用,体验科学本源自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对池塘水的沉淀,初步学会沉淀的实验技能,了解沉淀的作用。 3.在设计过滤装置的过程中,学习过滤的技能和技巧;培养设计能力,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 4.用加氯消毒法除去池塘中的微小生物,知道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道理。 5.通过蒸馏法去除水中的已溶解物质,了解蒸馏过程,运用比较法区分过滤、蒸馏的适用范围,培养挖掘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沉淀、过滤、加氯消毒、蒸馏的实验技能,区分它们的适用范围。 【难点】区分过滤、蒸馏的使用范围;设计过滤装置。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录象 活动二:池塘水、明矾、玻璃棒、显微镜 活动三:滤纸、漏斗、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显微镜 活动四:氯水、玻璃棒、显微镜 活动五: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资源】自来水生产流程录像、工作纸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活动目标:利用播放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录像,设置情景,导入课题,初步了解水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完成净化。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看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录象 ◆填写自来水生产流程图 ◆提示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有哪些净水方法。 ◆展示学生填写的流程图,了解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加氯消毒、蒸馏。 活动二:沉淀法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活动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沉淀法的实验技巧,了解明矾的作用,认识沉淀法是水的净化方法之一,它可以去除水中较大的悬浮微粒。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沉淀法的操作 ◆猜测明矾的作用 ◆用肉眼观察A(不加明矾)B(加明矾)中池水的变化。 ◆在A、B中各取少量上清液,用显微镜继续观察。 ◆绘图,并进行比较,了解明矾的用途。 ◆讨论:沉淀法的作用 ◆由于池塘水加明矾溶液凝聚耗时长,课前可先作准备,课堂上再演示一遍操作过程。 ◆之前,学生并不认识明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明矾的颜色、形状。 ◆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A、B两烧杯上清液的区别,B烧杯中沉淀的形状。 ◆教师可适当作观察指导,例如:明确观察目标,包括:上层液中微生物、悬浮颗粒的多少。 教师补充:明矾可用于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 ◆老师可提出问题:“经过沉淀的池水中还含有悬浮颗粒吗?”为导入用过滤法除去细小的固体颗粒设下铺垫。 活动三:用过滤法除去细小的固体颗粒 活动目标:初步掌握过滤法的实验技巧,了解过滤法的适用范围,能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设计简单的过滤装置,把过滤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提出可使用过滤法,根据生活经验,利用日常用品(学生可能考虑到可靠用纱布、过滤网等)设计过滤实验,交流想法。 ◆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组装过滤装置,讨论、互相评议。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 收集滤液。 ◆用显微镜观察滤液,与活动二中烧杯B 的结果比较,绘图,记录结果。 ◆观察滤液蒸发后所出现的现象,思考原 因;讨论沉淀、过滤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交流在实际生活中过滤法的应用 ◆紧接上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有什么 方法可以去除B烧杯上清液中悬浮的微粒?由于已看过自来水的生产流程,学生会想到“过滤”这种净水方法。 ◆先让学生熟悉一下这些仪器,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讨论装置的可操作性、合理性、进行讨论,修改。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明晰过滤的原理。 ◆提醒学生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教会学生熟练运用玻璃棒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