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学目标: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利用典型材料,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总结出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感受形变物体的弹力。 3、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样子; 4、认识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从而认识物体的弹性,建立弹性、弹力的概念。 5、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概念分析 物体的弹性 弹力 形状改变明显 形状改变微小 海绵、弹簧、橡皮筋等 弹簧、硬币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弹性,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知道有些物体形状改变不明显,但也有弹性 教学准备: 演示:弹簧、学生实验记录单。视频 分组:海绵、气球、橡皮、纸、橡皮筋、针筒。弹珠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弹性,导入新课 5 1、(出示弹簧)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弹簧,接下来各组同学玩一玩,然后观察下,在玩的过程中,弹簧有什么变化? 2、弹簧有什么变化?松手后,弹簧又有什么变化? 3、这种现象到底是普遍存在的,还是只有弹簧有这个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下,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会怎么样?(板书课题)? 二、实验认识并总结形状改变明显物体的弹性 13 1、认识实验材料和实验表格 看来同学们,刚才没有玩得尽兴,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下,以下几种物体是否和弹簧有相同的特点呢?他们分别是: 生答:海绵、气球、橡皮、橡皮筋、针筒 师:需要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观察在改变这些物体形状后,物体的变化和你手的感受 实验中发现形状改变明显物体的弹性 分组实验 交流发现弹性 师:我们交流时,先交流物体的变化,然后再交流你手上的感觉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气球、橡皮筋拉下变长了,橡皮筋掰下变弯了,手松开,恢复原样 师:长了 弯了 说明什么发生变化了? 生: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了 师:拉、掰说明我们在给这些物体一个外力,手松开,说明去掉了这个外力 师:针筒、海绵呢? 生:针筒被压一下,针筒里空气变少了,海绵捏下,形状变了,变扁了,收松开,和前面一样,恢复原样 师:空气变少 海绵变扁 说明物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体积 师:现在谁来总结下,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给这些物体一个力时,它们有什么变化?手松开,去掉外力时,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答 总结:看来这些物体都和弹簧一样:外力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恢复原样。我们把这种物体的性质称为弹性 (2)交流发现弹力 师:在做这些实验时候,你手上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拉橡皮筋和气球的时候,时间长一点,手有点疼有点酸 师:手的疼和酸,是什么造成的? 生:我觉得是橡皮筋和气球,因为有一个力量要把我的手拉回去 师:其他同学有类似的感受吗? 生答 师:好的,我们以橡皮筋为例,我们的手向外拉,而这个力量,要把我们的手往中间拉回去,(画个橡皮筋,用箭头表示拉力方向和弹力方向)让橡皮筋恢复到原来形状,我们把这种力量叫做弹力(板书:弹力 恢复到原来形状或者体积的力) 三、实验认识形状改变微小物体的弹性 20 1、质疑 师:那现在我们可以说所有物体都有弹性吗? 生:不能 师:那大家能举出一个反例吗? 生:比如我敲这个桌子,桌子形状就没有变化。比如金属也是这样 生:我觉得不对,眼睛没有看到,并不是说形状就没有变化 师:看来同学们有争议,那现在我们以玻璃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中发现形状改变微小物体的弹性 师:每组有六个弹珠,每组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三个弹珠,(出示实验单)如图所示,1号和2号弹珠紧紧靠在一起,3号弹珠和其他两个弹珠保持一定距离并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一只手压住2号弹珠,另外一个用手弹3号弹珠,让它撞击到2号弹珠上 师: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