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抽丝》教学设计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章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 2、知识与技能: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养蚕的历史,了解掌握抽丝的步骤与方法。 难点 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对蚕的认识,蚕宝宝从一颗颗蚕卵变成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 1.谈话:在远古时期人们穿什么来抵御严寒呢? 学生汇报:兽皮等。 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西汉的张骞用蚕丝织成的。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 三、学习抽丝过程 1、回顾蚕的成长历程 (1)蚕在蜕皮前,吐出丝来把自己的脚固定在匾上或纸盒上,头部和胸部都高高地抬起,不再动弹,它正在做蜕皮的准备,等到旧皮蜕去,新皮长出以后,蚕宝宝就进入下一个龄期。人们把蚁蚕作为一龄蚕,蜕了第一次皮的蚕宝宝称为二龄蚕。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宝宝绝大多数要经历五龄。 (2)蚕宝宝长到五龄末期,身体会变得白而亮,不吃桑叶了,寻找可以结茧的地方吐丝结茧。 (3)里面的蚕变成了蛹,身体呈纺缍形,头部很小,体色发黄;剪开的蚕蛹还能正常发育。 (4)蚕蛾出茧时,先分泌一种黏液,黏液腐蚀茧的一端,使茧的颜色改变。然后蚕蛾使劲用头顶将蚕茧顶个洞,从茧里出来了。 提问:蚕蛾破茧而出后,蚕茧还能继续抽丝利用吗? 学生汇报:不能。 学习抽丝方法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蚕蛾破茧而出后就不能抽丝了,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抽丝最好?(结茧后的5-6天。) 2.教师介绍抽丝方法。 ①.摘掉蚕茧表面的乱丝 ②.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③.用竹丝刷搅动,找到蚕丝的头 ④.抽丝 观察课本例图,将一根蚕丝拉直测量其长度,一个蚕茧事实上就是一根丝构成的,一根丝最长达3000米。 观看图片,欣赏美丽的蚕丝制品。 练一练 1、相传,( )的妻子( )将养蚕栽桑的技术推广。 2、在古代,只有( )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 )正是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成为现实。 3、抽丝的最佳时机是( ) 五、回顾总结 观看视频,从卵到蚕丝经历了多少环节呢? 六、课后作业 动手尝试养蚕抽丝。 板书设计 我们来抽丝 蚕卵 蚁蚕 结茧 蚕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