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80467

苏科版七下数学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774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七下,数学,探索,平行线,性质
  • cover
课题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过程与方法: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既包含了相交线的内容又包含了平行线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刚好交换,是一个互逆的命题,这种结构关系也为我们将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范例,包括一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等.因此,平行线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逆用,又是将来学习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建模、操作、讨论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图片欣赏: 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 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 ③横格纸中的线.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3.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 回顾旧知.总结由角的数量关系确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让学生知道两个命题之间内在的联系.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条件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实验猜想 活动一、画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 (1)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1与∠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动手画图,进行度量角度,剪纸拼图等操作,并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结论;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度量”功能,直观验证相关结论.链接PPT动画,演示剪、拼的过程,两者结合,得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基本事实.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剪纸拼图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结合教师演示,让学生在操作和直观感知中感受数学事实,得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学爱学. 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实践探索: 当a与b不平行时,∠1与∠2的度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