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骨骼” 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一课。 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无法进行活动。本节课涉及的骨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设计了诸多触、摸、看活动,使本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展开。本课紧扣人体的运动,通过“摸、拼、看”。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摸”:引导学生透过皮肤以及肌肉感受自己身上的骨,“拼”即将书中的剪纸骨骼分解图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全貌和个数,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过观察动物的骨,使学生更加了解人的骨骼特点。进面认识了解骨骼有:支撑身体、保护器官和支持运动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骨骼的认识还是浅显的。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参加活动来感知自己的骨支撑身体为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拼出人体骨骼模型,观察骨的特点,进而了解骨骼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构成,并能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了解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3.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运动、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骨以不同形式的骨连接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骨骼;知道成年人骨骼由206块骨头构成,是人体的支架; 难点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了解人体的骨骼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提供的教学视频资料“骨骼” .教材61页提供的骨骼图、硬纸板,(大图针或胶水) 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猪腿骨, (放大镜) 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课间时都做了什么活动呢?(播放教学视频资料) 2.谈话: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进行着各种种样的体育活动呢? 引导学生探究: 人体骨与骨骼 1. 骨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骨,看看你能摸到多少块呀? 2.实践活动:摸一摸自己的骨头, 3. 说一说感知到些什么?摸到多少块?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 6.(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完成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我们把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手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通过X光可以看到。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 参考知识资料: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qia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 10.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三、观察骨骼的特点 1、观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猪的腿骨;锤子轻轻敲打腿骨。 2、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汇报,说说你观察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观察结果,教师说一说人的骨的性质,知道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视频资料:埃菲尔铁塔的建造是工程师埃菲尔通过观察骨的结构而获得了灵感。用铁建成了高达324米的当时最高建筑物。 体验认知人体骨骼的作用 视频,头颅由23块骨构成,保护着人体最脆弱的器官脑。胸骨和肋骨构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