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先从月球 宇航员大声说话,对方听不见声音导入。老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接着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开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在猜测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在本课中,教材从最难的证明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的实验开始,给学生示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传播声音,从难至易,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第一个活动是演示实验,后一个活动是学生实验,两个活动引导中,主要是训练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方法证明预测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接着,通过做个“土电话”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并学会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巩固之前的声音传播的规律。? 由于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我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重组,也打乱了课本的顺序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操作,在活动中探究出声音传播的一些规律。 二、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声音传播的途径,课本在学生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思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比较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知道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最后学以致用,解释故事“伏罂而听”以及怎样使瓶中豆粒的声音变小。 三、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不同的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3、知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瓶、小铃、酒精灯,水槽、闹钟、石头等; 学生准备:沙袋,水袋,气袋,纸杯,棉线,牙签、带橡皮头的铅笔等;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纸杯、棉线和牙签制作土电话。 九、教学内容的安排: 活动一: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二:比较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声的效果不同 活动三:学生设计活动证明声音传播的方向 活动四:学以致用,制作“土电话”,解释故事“伏罂而听”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就算面对面大声地说话,对方也不能直接听到他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提出猜想。 (设计意图:从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面对面说话而对方无法听到的现象入手,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的猜想增加一点悬念。) (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探究 1、活动1:烧瓶中的小铃 (1)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