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91569

1.1 认识土壤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4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土壤,教学设计
  • cover
《认识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长的基础,它对于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由于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质,反而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引领学生观察土壤和通过实验来认识不同土壤的性质,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事物的关注,学习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土壤比较熟悉,知道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但是对于土壤有不同类型比较陌生,能够按照颜色对土壤进行分类,而对于不同土壤的性质则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教学目标: 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1课时 1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植物发芽》,引出“土壤”。 根据在土壤里生长的特点,导入课题《认识土壤》。(板书课题《认识土壤》)。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激发学习兴趣。) 师: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 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因为是农村环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不仅能很快进入课题学习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 师:既然大家对土壤非常熟悉,我们就来做个活动“辨别土壤”。 分小组进行,每组提供五种样品:沙、石灰、壤土、黏土、沙土。将非土壤的物质找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怎样辨别土壤的?” (学生以自己认识土壤的方法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土壤的基本认识,也为实验探讨做铺垫。) 师: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辨别出土壤,说明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想对事物有很深的认识,就必须去观察它。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观察土壤。 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一:用眼睛观察土壤 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仔细观察土壤里的物质并做好记录(分发实验观察记录表) 实验二:用放大镜观察土壤 分发实验用品:放大镜 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仔细观察土壤里的物质并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并汇报,将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归类并在黑板上板书。 实验三: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师引导点拨) 仔细观察把土壤放入水中的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分发实验用品:量杯、玻璃棒 用玻璃杯搅拌,静置一段时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四:用火烧土壤 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通过酒精灯烧灼,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分发实验用品: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师巡视并指导实验操作。 实验结束,小组汇报观察记录。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论并汇报。 师收集实验结论并板书。 解释“腐殖质”概念———师:动植物死亡以后会怎么样?(死亡)死亡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腐烂)动植物死亡以后在土壤中腐烂,我们把这种腐烂的物质叫做“腐殖质”,刚才实验中闻到的气味就是这种物质烧灼后发出的。 (设计意图:科学课就是通过实验探讨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此用四个相关联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足探讨,从而激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