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97601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7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声音,怎样,生的,教学设计
  • cover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同学合作探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难点 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利用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4.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皮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5.橡皮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6.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7.学生动手探究。 8.汇报、交流。 9.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10.向瓶口吹气发声实验。 三、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