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翩翩雌与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后,我们将继续探讨动物的繁殖方式。教材以鸡蛋的孵化和人的孕育过程为例,安排了“从蛋到鸡”、“观察鸡蛋”、“人从哪里来”三个活动。通过两个阅读资料和一个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胎生和卵生。通过比较其他动物和人的繁殖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相似性。 学情分析 小鸡是学生喜爱的动物,鸡蛋也是学生很熟悉的食物,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展开研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小鸡孵化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繁殖方式的兴趣,同时通过鸡蛋中胚胎发育各阶段所产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无穷奥秘。通过资料使学生了解胎生动物和人的繁殖方式,感受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科学探究: 1.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3.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3.乐于参与主动接受式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胎生和卵生两种动物繁殖方式。 难点:激发学生利用主动接受式探究的方法开展探究活动的兴趣。 评价任务 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能够列举几种动物的繁殖方式。 2.能够按顺序观察鸡蛋,并且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观察中的发现。 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放大镜、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视频) 出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燕诗示刘叟》。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2、这一首诗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揭示了燕子哺育幼子的艰辛,小燕子可不可爱?想想知道燕子是怎样出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翩翩雌与雄。 3、请同学们默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燕子从卵到破壳而出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就以鸡蛋为例,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的变化。 5、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令大家头疼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鸡从哪里来的吗? 二、阅读:从蛋到鸡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倒19页,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述: 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逐渐长出喙(hui)和羽毛。 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最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2.、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小鸡是从哪里来的(鸡蛋),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只有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鸡,而且它们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新个体的。) 3、了解鸡蛋中的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课件出示) 三、活动:观察鸡卵 这是一枚鸡蛋,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它 观察方法及要求 1、首先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壳; 2、用镊子后端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观察白色的卵壳膜(几层)?; 3、最后观察卵白、卵黄和胚盘。 4、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