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器材】 学生器材:滑轮(单)1个,铁架台,钩码4个,细线,弹簧秤。学生4人一组。 教师器材:PPT课件,演示实验器材1套【与学生相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了解滑轮的特点 1、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斜面、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简单机械中的第四个重要成员,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仔细观看一段的视频。 2、师生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一个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吗? 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3、课件演示升旗,讲述:请同学们想一想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国旗升上去? 4、出示滑轮,学生观察,寻找特点:学生仔细观察滑轮的构造,说一说它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5、课件演示并介绍:滑轮的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二、观察思考,了解滑轮的分类 1、教师谈话:在生活中,滑轮是用来提升重物的,在使用时有两种方法。 2、课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这两种使用方法都可以把重物提升上去,但在滑轮的固定上、重物和滑轮的移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师生共同小结: 第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支架上,把线套在轮子的沟槽里,然后挂一个重物,把重物提升上去。我们把这种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第二种把线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把线的另一端穿过轮子的沟槽,然后挂一个重物,也可以把重物提升上去。我们把这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4、师生交流: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谁知道旗杆顶端是什么滑轮? 三、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1、教师谈话:不管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杠杆、斜面、轮轴一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工作中有一定的作用。那么,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能省力吗? 2、分组讨论,作出猜测,并记录。 3、分组实验,验证猜测。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通过实验知道了定滑轮的作用,并明白了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旗杆顶部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端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2、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定滑轮?它们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略) 【板书设计】 5、国旗怎么升上去 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实验记录表 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检查测力计是否归零。 2、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 3、组装定滑轮:将一个单滑轮挂在支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测力计。 4、用手匀速拉测力计,记录读数。(读数时测力计要竖直) 5、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合作。 定滑轮 钩码重量(N) 测力计的拉力(N) 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