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508985

粤教粤科 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7 保护心脏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11)

日期:2025-10-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1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心跳,教学设计,关系,运动,次数,教粤科
  • cover
保护心脏 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生理与健康中保护心脏的活动2———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本节课,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孩子在探究、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通过对保护心脏这节内容中活动1———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心脏对人体的作用,明白人的心脏在不停的有节律的跳动。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实验,对简单数据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心跳次数与运动有关,剧烈运动会使心跳加速。 (2) 了解均衡饮食、体育锻炼、不吸烟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 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等探究性学习方法。 (2)了解大胆猜测是科学实验的前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心脏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通过认识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保护心脏 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心电图图片 问:a、这幅图叫什么? b、从心电图上你能看出什么? c、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仪器听自己心脏的跳动? 带领学生简单复习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听诊器是西医检测心脏跳动的仪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护心脏的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学习一种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方法来感受心脏的跳动。 二、新知构建 (一)活动一:感受自己脉搏的跳动 1出示中医把脉的图片 问:a、图中的医生在做什么? b、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c、你想不想学学把脉? 2、出示把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找自己的脉搏。教师对图片进行解析,并做找脉搏的示范动作。观察学生找脉搏的情况。对于找不准自己脉搏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3、 待所有学生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脉搏,测量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数据。 (二)活动二:认识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1、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原因能引起脉搏跳动的变化? 2、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学生回答。 3、 实践求证:请大家原地模拟跳绳动作一分钟,迅速坐下来给 自己把脉,测量并记录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指名部分学生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 3、三分钟后,测量并记录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指名上述学生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 4、 对比之前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教师对正确答案及时鼓励,对有偏差的答案做正确的引导。 综合学生答案得出结论:心跳次数与运动有关,剧烈运动会 使心跳加速。稍微休息后脉搏跳动次数会慢慢降低直到正常 次数。 4、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跳的快慢呢? 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综合学生回答,总结出现的结果:情绪 年龄 性别等等 8、想办法研究一下,看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可以设计一份研 究报告课后完成。 以年龄为例的研究报告 我的猜测:不同年龄的人每分钟心跳次数不同。 研究方法:测量不同年龄的人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被测者 年龄 每分钟脉搏次数 我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3)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心脏对身体的重要性, 知道了心脏与运动的关系。那么应该怎么保护心脏呢? 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引导学生从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方面思考。 2、出示课本45页图片 带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