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心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 2、了解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着重探究心跳的快慢与运动因素的关系。 3、知道心脏的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了解血管和血液循环系统。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探索心脏的在人体的位置,了解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着重探究心跳的快慢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了解心脏的工作,认识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保护心脏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心脏像水泵一样的工作原理,意识到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体身体内有一个器官,它 (PPT图片):四个小房结构巧, 拳头大小似红桃。 日日夜夜送血忙, 时时刻刻蹦蹦跳。 师: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猜猜,谜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积极发言 师:是的,谜底就是“心脏”,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人体器官。 过渡:我们的身体内都有一颗心脏,关于心脏,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生畅言。 师: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生争先回答。 师总结:我们班的孩子探究欲望可真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 探索心脏的位置(PPT图片)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身体里有颗心脏,你们觉得心脏在身体的什么位置呢?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生:谈自己对心脏位置的猜测,并说明理由。(感觉) 师:是的,我们可以通过感觉来探索心脏的位置,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生①:我觉得可以将手放于自己的胸前,静静地去感受心脏的跳动,手放在哪里心脏跳动的感觉最强烈,哪里就是你心脏的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试试看。 学生感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②:我觉得还可以用耳朵听。将耳朵贴于别人的胸前,通过听来确定心脏的位置。 师:你真会想办法。大家听听看吧。 学生活动。 师:请问你(A生)找到自己心脏的位置了吗?指一指在哪里。你((B生)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PPT图片) 观察心脏在人体内的图片(PPT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心脏的外形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2、 感受心脏的跳动 师:相信在刚才的探索中,同学们除了找到了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也感受了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问:你能数出你的心脏1分钟跳动的次数吗?具体怎么做? 生:谈一边摸着或者听数数,一边计时。 师:你给的方法真不错,其实还有一种运用较为普遍的测心跳次数的方法(PPT图片)———测脉搏(至于为什么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得到答案)。具体做法:把食指和中指按压在手腕的外侧,能感觉到脉搏。 生:生找到手腕上脉搏的位置,测出并记录自己1分钟心跳的次数。 汇报:汇报1分钟心跳的次数。(1分钟心跳次数在60-100次之间都是正常的) 问:那么,一个人心跳的快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生:会。 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心脏跳动的快慢呢?可以大胆猜测。 学生猜想(运动、心情、年龄、吸烟、喝酒、生病)会影响心跳快慢。 师引入活动:刚才有的同学会谈到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跳会加快,那么运动真的会让心跳加快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活动来揭晓答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旁边,脚尖点地跟着音乐轻跳,活动后测出并记录自己1分钟心跳的次数)(PPT呈现小知识:说明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 学生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