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510224

选修4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课件(21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4438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选修,专题,第二,单元,化学能,电能
  • cover
(课件网) 普通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化学能 热能 电能 1.原电池定义: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Zn + 2H+ = Zn2+ + H2↑ 请将下图提炼为课本中的单池原电池结构并完成下列问题。 负极反应方程式: 正极反应方程式: 阳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动方向: 阴离子移动方向: 电流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Zn-2e-=Zn2+ 2H+ +2e-=H2 还原剂(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H+)在铜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从锌极流出 流入铜极. 经外电路 Zn2+ H+ SO42- 电流方向 提炼模型 判断:哪些装置属于原电池? 硫酸铜 预测实验现象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组装(5)装置并观察现象 硫酸铜 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锌片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断开导线继续有黑色物质析出 实验探究1 实验验证黑色物质为铜。 课外活动 电流不稳定 组装(5)装置并观察现象 Cu Cu Cu 实验现象 不足 ①电流不稳 ②开路耗损 硫酸铜 Cu Zn A (单液原电池) 锌片所失电子是否全部形成电流? ③效率低 实验探究1 根源: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在表面与Cu2+直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设想 NaCl溶液 ? 实验探究1 非 Cu2+ Zn Cu A CuSO4溶液 浸NaCl滤纸 导线 外电路 内电路 根源 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闭合回路 表针同样偏转,且电流稳定 按上述设计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2 铜片表面有铜析出,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无铜析出,取出“浸NaCl滤纸条”表针回零。 实验探究2 A CuSO4溶液 NaCl溶液 Zn Cu 浸NaCl滤纸 结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也可以构成原电池(双液),但需用到浸有NaCl饱和溶液的滤纸条(化学上叫“盐桥”)。 实验探究2 实验室常用盐桥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浸NaCl滤纸 效果更好 A CuSO4溶液 Zn Cu 教材实验 2 优点: ①电流稳定 ②开路零耗 ③效率高 实验探究3 NaCl溶液 浸NaCl滤纸 ZnSO4溶液 与【探究2】现象相同 电流更持久 电流表 分析示意图 分析示意图 负极(锌片): Zn -2e - = Zn 2+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电池反应:Zn + Cu2+ = Zn 2+ + Cu 盐桥的作用: ①形成闭合回路(离子通道) ②平衡溶液电荷(离子库) 归纳总结 (导电) (导电、还原反应)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巩固提升 2、利用Fe + Cu2+=Fe2+ +Cu设计一个双液原电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Cu Fe CuSO4 FeSO4 e- 负极:Fe – 2e- =Fe2+ 正极:Cu2+ +2e- =Cu 归纳出设计双液原电池的步骤, 先拆分、后选材。 巩固提升 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4、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 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B 巩固提升 D 课后练习 5、判断下列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Thank You!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