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科学探究: 1.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难点 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交流谈话: 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那么你们有没有留心过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 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 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 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研究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 脉搏测量的要点学生要理解。 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在测量之前你预测一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呼吸呢?(随机问一下即可)试测量一下,左手边测呼吸,右手边测心跳。 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这样,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们让电脑来计时,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 活动一: 1. 电脑计时,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写在记录单上。 2. 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数据也记载记录单上。 3. 和你开始预测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 4. 把组内成员测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数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 6.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那么在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样,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20个下蹲)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吧, 要求:运动之后先测量心跳的次数。(做1分钟运动,记录心跳的次数) 活动二 1.电脑计时,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写在记录单上。 2.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数据也记载记录单上。 3.和你安静状态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 (小组讨论———汇报) 7.刚才大家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卖力气,测量时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优美的录像休息一下吧,不过可是有条件的: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测量一次心跳的次数。(学生看录像———继续测量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记录在纸上) 8.刚才我们测量了运动后及休息4分钟后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那么我们的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会有变化吗? 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解释 1.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收集到了“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一会儿后”的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的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仅仅观察统计表中收集数据是不够的,更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更加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