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6167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 第5章第1节 生物与环境 教案(4课时)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29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生命科学,第二,5章第,1节,生物
    第5章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第4课时)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人们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三个方面内容。在进行什么是种群的教学中,学生能从文字上理解概念,但对同种生物的理解存在困难,会认为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的一个类群的生物是种群,为此需要通过对一系列例子的判断,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关于第二部分《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教材以对比分析的形式,揭示了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如先从“J”型个体增长曲线的解释再推导到“S”型个体增长曲线的分析与解释,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种曲线变动中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由于这部分知识是以数学模型方法的形式展现的,学生比较陌生。解释时,要将曲线分段描述,并要体现所蕴涵的生物学含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我国推广的休鱼期及对松树林害虫控制的方法,促使学生认识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后又为人类服务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种群的概念。 2、说出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3、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曲线的对比与分析,学会运用图像和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到科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的指导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难点: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 种群增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课题引入 展示一张森林图片。设问:在这张图片中,你能说出那些生物?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生物不仅以个体为单位面对环境,还会以各种群体为单位来面对环境。自然界中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研究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间的联系时,必须将相互联系紧密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观察。回答。听讲、思考。 由于学生整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观不强,所以在课题引入时,教师可通过对宏观图片的观察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即以个体面对环境,更以群体面对环境。 一、什么是种群? 质疑:生活在一个养鱼池中的生物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各种鱼类、还有多种微生物,每种生物的总和构成了什么?(学生回答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出种群的专用名词。)进一步质疑:如果这个养鱼池中有鲫鱼群体,且有鱼苗、小鱼和大鱼。那么,是否鱼苗、小鱼和大鱼各组成了不同的种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判断,对学生作出的判断理由用副板书的形式记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7的概念,划出关键词。解释关键词(一定区域、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含义。设问:前面进一步质疑问题回答的理由是否合理?检测反馈: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A、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D、一个果园里的五棵苹果树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用概念进行判断。学生讨论对答案说明理由。 由于种群概念较抽象,教师通过有目的的一步一步质疑,逐步引导到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过渡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生活在此环境中的同种生物数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数量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思考 进一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思维冲突,引入下阶段的学习。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J”型曲线形成的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