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7070

高中语文北京版选修四 《赤壁之战》(二)教案+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994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语文,北京,选修,赤壁之战,教案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赤壁之战(二)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选修(四) -出卷网-:北京-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能够总结“有资于治道”的历史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艺术的分析,体悟人物对话对形象塑造的作用。 结合文本,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和英雄人物所起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激趣 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引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为分析文中的对话艺术。紧扣对话艺术与“治道”之术。 明确:《赤壁之战》围绕孙权的七次对话, 次次“有资于治道”, 要准确把握《赤壁之战》中的孙权这一人物形象, 了解其“治道”之术。 二、赏读孙权的七次对话艺术 (一)孙权的第一次对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孙权———鲁肃 分析: 鲁肃审时度势,积极向孙权献言,希望及时控制荆州,并与刘备联合抗曹,并指出孙刘联盟的三大有利因素。 鲁肃的大段陈词之后,并未描写孙权的对话,而只是略写一句“权即遣肃行”。 此时孙权虽然无话,却胜似有话,这表明孙权在认真听取鲁肃建议的同时已经充分断定了这个建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并决定迅速采纳。 (二)孙权的第二次对话:静水流深 孙权———诸葛亮 分析: 从诸葛亮的话中能感受到一种“盛气凌人”的威压:“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此时被曹操打得抱头鼠窜的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这一包装,虽还无立锥之地,却已经提前与孙、曹鼎足了,这正是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气魄。而他在提高自己主公的政治地位的同时,也把孙权放到了曹操的对立面。进而赞曹操一统华夷的雄风,叹自己主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然后话锋一转“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称霸北方的曹操是英雄,逃遁至此的刘备也是虽败犹荣的英雄,而孙将军您又该如何打算呢?您以前的对操政策如果继续延用的话,“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则“祸至无日矣”! 与诸葛亮的话相比,孙权的话极简短,却极有力。孙权作为英才盖世的杰出领导者,哪能受得了跪倒在别人膝下的屈辱?但他不动声色,反将一军“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在脱口而出的回答中直指刘备集团的痛处———你们刘备集团已经被曹操打败,要投降也应该是你们呀,凭什么让我投降曹操!这简短的对话已初步透露了孙权不愿投降、要与曹操对抗的决心。两人其实在对答之间互探虚实与口风! (三)孙权的第三次对话:于无声处听惊雷 孙权———诸葛亮 分析: 诸葛亮先把刘备与守义不辱的王室之胄———田横比,再把刘备与孙权比,这两比刺激了“神武雄才”的孙权,落魄的刘备集团尚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势头正盛的孙权岂能轻易言降!于是便有了“孙———亮”的再一次精彩的对话。终于,这位年轻有为的东吴霸主爆发了!喊出了“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诸葛亮及时向孙权分析曹操有三不利: 一是劳师袭远,系强弩之末 二是不习水战,所谓“地不利” 三是附操着非心服,所谓“人不和” 诸葛亮对敌我双方的分析,尤其是对曹操劣势的分析及对三国鼎立的未来形势的预测,使面对强敌的孙权顿时“大悦”。 (四)孙权的第四次对话:无语 孙权———张昭等 分析: 听到群下“众议”,均不合“孤意”,可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权起更衣。孙权的失望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因此通过上厕所来离开这个尴尬的场地。 (五)孙权的第五次对话:肝胆相照,心心相印 孙权———鲁肃 分析: 君臣再一次对话,这番话引出了孙权的沉重叹息,“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此时,孙权将鲁肃与张昭等“诸人”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