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776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38张PPT)+学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650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复习学案: 复习指南: (一)本单元课文主题是“传统文化”。一篇篇带有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串成中国人的魂。让我们好好欣赏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吧。 本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能够背诵第9课。 2.通过对第三单元字词的复习巩固,能够熟练读写本单元生字词以及了解拓展字词。 3.通过对部分传统节日的了解,能写出一篇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作。 一、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一)第二单元课文简介: 第九课:《古诗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主题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抱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题解说: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题解说: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那天,诗人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恋家人,于是写下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恋家乡亲人的情感。 第10课:《纸的发明》叙述了没有纸时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11课:《赵州桥》本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设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接下来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本文介绍了北宋画师张哲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活动: 1、背背写写:老师抽背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后,学生在本子上默写一遍第九课。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二、必掌握生字词: (一)第九课:《古诗三首》 第10课:《纸的发明》 第11课:《赵州桥》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给下列红色字标上正确读音: 符(音符) 欲(欲望) 魂(神魂颠倒) 借(借口) 术(手术) 伟(伟大) 录(记录) 册(练习册) 赵(赵国) 省(节省) 县(县城) 匠(石匠) 择(选择) 都(都城) 宫(宫殿) 摊(摊位) 三、常考字词: (一)常考字词组: 1.容易读错的音: 屠苏(sū) 异同(yì) 创造(chuàng) 画册(cè) 欧洲(zhōu) 前爪(zhǎo) 而且(qiě) 选择(zé) 2.容易写错的字: 3.形近字: 借助———蜡烛 白酒———洒水 几何———小河 牧民———丰收 兄弟———兑现 异同———指导 佳节———居住 学术———树木 画册———朋友 历史———厉害 4.多音字: 5.反义词: 伟大———渺小 贡献———索取 创造———模仿 方便———麻烦 需要———无需 普及———特有 发现———埋没 粗糙———精致 积累———消耗 便宜———昂贵 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闻名———无名 6.近义词: 贡献———奉献 保存———保留 制作———制造 普及———普遍 吸收———汲取 影响———作用 需要———需求 节省———节约 发明———创造 雄伟———宏伟 才干———才能 宝贵———珍贵 完整———完全 悠闲———清闲 (二)练习题: 1、为红色字标出正确读音。 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