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9630

1.5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65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植物,的吗,教学设计
  • cover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为此,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这一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经历自已种养植物这体验过程中认识到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在搜集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中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从而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到:科学探究要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依据这一理念及一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拟人化学习情景,让学生思维跟随老师到生态园里游玩逐步推进,以解决在生态园中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表,在相互交流、启发活动中,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面来,展示自己的平常的观察记录,就是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转化为证据。第二个就展现我们的观察记录。这两个活动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再次观察自己的植物,对照记录表进行回顾,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来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是一个活的物体,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对证据的使用来了解植物是真的是活的。教科书还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讨论,围绕“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花是活的?”这两个问题去讨论,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认识植物有生命的。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老师已经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积累,在将近一个月的种植养护活动当中,已经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特征的这样一个服务,学生也基本上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老师帮他们回顾和整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植物是“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种养的植物、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带叶的枯枝、非绿叶植物、纸花、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聚焦探究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一起去生态园玩玩吧!大家知道生态园里有什么吗?(动物和植物) 2.下面我们一起先到动物园里看看吧?呈现图片:动物会动、会吃、会睡觉、会变化,证明兔子和小猫是“活”的。 3.参观了动物园,下面我们一起去植物园逛逛吧。 4.聚焦问题:“兔子和小猫是“活”的,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调查学生对动物是“活”的的原有认知水平,并通过呈现生活中动物会动、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