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心脏———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大致包括三个领域,即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而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它关系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直接影响学生对今后科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教师在生命科学内容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通过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探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而不能只是给以学生生命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保护心脏”是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现结合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的特点,主要进行“解暗箱”这种逻辑思维的方法梳理。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教材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的外部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利用对外部的观测试验,通过输入输出信息而研究推断我们所不能直接去感知了解的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探索其内部奥秘。此种课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有价值。因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开展丰富的想象,是解开暗箱的钥匙。本课以框架结构展开教学,即1.创设情境,展示暗箱;2.利用感知,猜测暗箱;3.模拟验证,揭示暗箱;4.总结运用,升华暗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科学教师,加之实验器材匮乏,因此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在动手方面积极热情,但在动脑方面是远不如人意的。同时本课是“生理与健康”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难点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桶清水、有关心脏视频,课件,秒表、学生记录单等。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两个塑料盆,计算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这次上课前的体育课我让全班同学跑400米。跑步之前让同学们先摸摸自己的心口感觉怎么样,跑后让同学们再摸摸心口感觉怎么样,此时同学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有的同学只想马上坐下来休息,我让他们走一走再休息。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展示暗箱 师:同学们课前都跑了400米,在跑之前和跑之后都摸了自己的心口感觉怎么样?师: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呢?为什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来休息?师:对于心脏,大家有什么了解呢?学生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引出课题。(板书:保护心脏) 学生交流。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一下心跳。 利用学生身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二、利用感知,猜测暗箱 师: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播放:人的心脏工作情况视频。(呈现血液在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下在血管流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