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铁钉、电池、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开关、(铜芯)导线、指南针、大头针、铁屑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问好,今天,能和五年五班的同学们在科学实验室一起探究科学的奥秘,老师心里非常的欣慰。 2.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制作电磁铁(揭示课题),电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应用的非常广泛,比方说教室里的广播、讲台上的教学电源等等,还有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装置,它叫电磁阀,也是用电磁铁做成的,为了让同学们看见它的作用,我把它安装在了一个水槽的下面(演示电磁阀的使用) 二、回顾旧知,寻找规律 1.观察指南针:把指南针放在桌子上,静止后观察。 2.不触碰指南针,利用材料盒里的材料让小磁针偏转或转动,小组成员先商量一下,再试试。(铁钉、磁铁) 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3.全班交流。讨论为什么铁钉和磁铁都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小磁针就是磁铁,磁铁能吸铁,所以铁和小磁针互相吸引,能让小磁针偏转;磁铁性质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所以磁铁也能让小磁针偏转,适时板书。) 三、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除了你们发现的这两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那就是一根通电的导线,它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1820年的一天,奥斯特在给学生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突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用几个月的时间深入的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2.当时,奥斯特有什么惊奇的发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吧! 3.奥斯特连接了一个简单的电路,你们会吗?(出示课件,复习旧知:电路包括哪几部分?) 4.现在把材料拿出来,小组成员合作实验,先连接一个电路,连接好以后,试试小灯泡亮不亮(亮了说明有有电流从导线通过)。 5.把指南针放在桌子上,等待小磁针静止不动。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上方,导线方向与小磁针方向一致,不要碰指南针。 一个同学控制开关,让灯泡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观察小磁针有无变化。 6.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导线通电后磁针发生偏转。) 7.出示课件,观察图中的奥斯特实验和我们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图中的实验没有小灯泡),教师模仿课件用短路的方式,增大电流演示奥斯特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讲解什么是短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以及短路时的注意事项,生活中是严谨电线短路的 四、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你们说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2.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产生了磁性呢?(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学生实验验证是否吸起大头针(无法吸起)。 3.教师接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