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550963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扣之美 浙美版

日期:2025-11-1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5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课,中国
  • cover
《盘扣之美》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盘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技艺,其内容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对盘扣文化的了解和对技艺的感受,让同学们通过学习,体会到盘扣的精妙之处。六年级的学生对盘扣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鉴赏课中如何提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关键问题。由此本课的设计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互动游戏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逐渐深化对盘扣的认识,通过体验感受盘扣的技艺,在不同纬度的美感体验中完成盘扣内容的学习。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6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盘扣,感悟盘扣之中的造型美,工艺美,韵味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合作的方法,完成盘扣内容的鉴赏,感受盘扣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盘扣这种创痛中国元素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盘扣造型、工艺、韵味的美感 教学难点:盘扣的美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铅笔、橡皮 教师:多媒体可见、文件夹、盘扣每组3个、作业纸纸5张、袢条5根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呢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小短片,有谁能猜猜图片中的物品使什么呢?又在哪里见过呢? 学生:在旗袍中见过,是扣子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都非常的聪明,图片中的物品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用来固定衣襟的盘扣,也被称为盘纽。今天啊老师就带大家来认识盘扣、了解盘扣,感悟方寸之间的盘扣之美。 历史发展 说到扣子大家都不陌生,古代的时候并非就只有盘扣这一种扣子,如图中看 到的有石材、金属的、琉璃的,这些材料都可以做的很精美,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却对绳子结成的袢条情有独钟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才想一下。 学生:工艺比较方便,材料比较好找等。 教师:同学们都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啊中国人对盘扣的喜爱还源于结绳文化。早在汉诗中就有写到“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南朝梁武帝写到“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被被赋予了诸多寓意,由此凹陷向心力的团结,结盟等词,有表现情感的情节、结婚等词、结作为一个开设也作为一个收尾,因此就有了结果,结束等。正是有了这些寓意,结的形象才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绳结到服饰之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图中这样的的盘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学生猜测:明、清等 下面我们就通过视频来看一看盘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吧!看的时候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造型美 刚才视频结尾中出现了许多造型各异的盘扣,同学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美在工艺精致,形态多样。 下面一起先来探索盘扣的造型美,老师为同学们也准备了一些盘扣,请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观察一下,说说你手中的盘扣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左边的和右边的。 教师:盘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扣结(扣子)、扣门(套环)、扣花(固定、装饰作用) 盘扣的造型多种多样,如果要为盘扣的造型分类你会怎么分? 学生:简单的为一种,复杂的为一种。 教师:依据造型的繁简可分为直扣、花扣,直扣造型简单,重实用性;花扣造型丰富,重装饰性。 说到造型的装饰性,我们一起来看看,盘扣的造型方法和普通的装饰纹样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 学生:造型的表现方法 教师:盘扣与装饰纹样都是通过抽象简化都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 小练习 请同学们来试一试用1~2条线来表现自然或者生活重的某个形象,没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借鉴白板上给出的题材来表现。 学生尝试,完成后展示 教师:说一说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样的困难? 学生:不知道怎么画,感觉画的时候需要一条线绕来绕去,表现比较困难。 限制条件越多越难表现,造型容易围绕边缘而失去了装饰性。即使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古人依然取材于自然创造了丰富的盘扣样式。有动物题材的、植物题材的、文字题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