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62348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 古人计数 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293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年级,北师大,计数,古人,1课时,上册
  • cover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第1课时 古人计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4~76页“古人计数”。 ?教学分析: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个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 2.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十位、个位,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出示情境图)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古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只,第11只打问号) 用代表,摆一摆,数一数。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让学生接着数下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探索“11”的组成,认识数位。 (1)师:今天,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选择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投影仪下摆一摆,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她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3)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从而得出:10+1=11 2.学习读、写11,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1)引导学生看小棒图思考: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表示什么? (2)这1捆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1根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起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11”这个数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引导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4)“11”的写法。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个位上写l,这个1表示1个一。 (5)“11”的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3.(1)用同样的方法认识15、19、20各数。 (2)比一比,谁大?谁小? (3)古人这样表示1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12 ———— 13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1.读直尺上的数。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能不能读出直尺上的数呢? 自由读,齐读。 齐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2.师:小猴博士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博士拿出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交流数法。 教师总结方法: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四、归纳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1里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