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71585

分省试题作文解读--江苏卷:喜欢--互联网--塑造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8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分省,试题,作文,解读,江苏,喜欢
  • cover
分省试题作文解读--江苏卷:喜欢--互联网--塑造 2019年以前的江苏作文题,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核心话题类材料作文,且连续考了若干年。就在人们普遍认为最后两年自主命题的江苏卷应该保持稳定时,201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竟然画风大变,出了一道笔者称之为生活类比型的作文题。所谓生活类比型作文题就是指从某种生活现象出发(譬如五味调和),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的作文。在2020年高考之前,笔者和不少高三语文老师比较一致的看法是,2020年的江苏高考是最后一年自主命题,高考作文应该延续2019年的命题风格,或者靠近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但绝不会回到2018年以前的核心话题类作文上。没想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2020年的江苏作文题却是一种全新风格,人们甚至一时很难找到一个现成的名词来概括这种作文题的风格。 有人将2020年的江苏作文题与2016年的江苏作文题归入一类,认为这类作文材料,给出的是一段逻辑化的阐述,而不是一两个关键词或是喻体。材料内部的各个句子,是在进行环环相扣的理论推导,而不是就某一核心词做各方向的发散。我们把这种材料形式称为理论陈述类材料。笔者却并不认同这种归类,首先,2020年的江苏作文题完全不同于2016年的题目,2016年的作文题由话长话短引出了两个核心概念,那就是“个性”和“创新”,考生们只要围绕其中一个关键词行文就可以了,而2020年的作文题我们却找不到这样的核心词。其次,2016年的作文题先以话长话短作为文题的引子,然后进行抽象概括,从中拎出两个核心概念“个性”和“创新”;而2020年作文题的全部材料都在陈述一种生活现象,完全没有理论的概括。我们很愿意将这种作文题称之为“现象陈述类”,而这种现象陈述类作文是考生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所以,才有人将之称为地狱级难度的作文题。 下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道号称地狱级难度的作文题吧! 2020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这道作文题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两个成语出自《易传·乾文言》,意思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侧重在志趣相同的人相互吸引、相互响应。这两个成语有双向关系,有相互关系,而构成这种关系的纽带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人直接将这八个字作为本次作文题的核心词,甚至有位著名散文家就根据这八个字写了一篇下水作文。还有人从这两个成语中拎出一个“同”字作为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词,他认为,在这个“同”的指向之下,考生可以联想到共同语言、文化认同、志同道合、人以类聚、环境育人等与“同”相联系的文化素材与立意角度;还有人由这个“同”字联想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命题者的意图真的是“同”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这两个成语只是这则材料的引子,我们从材料的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中,可以发现这个引子引出的是第二句中的“自己喜爱的人和事”。显然,材料第一句中起引子作用的并不是“同”,而是“声”和“气”,因为“声”和“气”所代表的就是“兴趣爱好”。“自己喜爱的人和事”或“兴趣爱好”才是本题的关键点之一。第二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人们总是“主动地”关注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后半句是说人们又常常“被动地”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