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苗的诞生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研究———做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合作、坚持完成实验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难点:制定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我们经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为什么春天种子容易萌发呢?我们有时候会问为什么雨后种子更容易萌发?在水面上的种子容易萌发,而在水下的种子却没有萌发? 因此,我们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适量的水分。 3.足够的空气。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那么我们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在这里我们需要把不同条件以不同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这里我们要学会对比实验方案的设计。下面是一个参考的实验方案(以课本的实验方案为例)。 水分对小苗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案: 猜想: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因为种茄子时有的同学忘记浇水,结果茄子苗没长出来。 材料:黄豆种子10-12粒,培养皿两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方法: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干燥和有适量水的两个培养皿中培养进行对比实验。 预测:种子在干燥环境下不会萌发。 实验步骤: 1.将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1号和2号标签。 2.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的吸水纸,分别在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中放入5-6粒黄豆种子。要使种子均匀分布在吸水纸上。 3.保持1号培养皿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培养皿洒一些水,是吸水纸保持湿润的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4.将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5.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培养皿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培养皿的种子大部分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我们的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的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同学们自己完成其他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 表达与交流: 将不同学生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比一比,谁的设计更合理。 结论:通过交流,我们共同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 思考:小苗长大了,需要移植到土里生长?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呢?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 科学在线: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在太空船内培育幼苗了。 扩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 分类标准:可以依据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对种子进行分类。 制作过程:根据自己的分类标准,将种子放在干燥、透明的小盒子里。 思考:我们保存种子应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