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分析了环境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具体条件,引导学生形成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或生长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湿地提供了什么”,通过搜集有关湿地的资料,分析湿地为丹顶鹤等动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动物的栖息地”,引导学生搜集不同生态环境的资料,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学生也知道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然而,学生对是什么提供满足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比如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并不清晰。同时,学生经历上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丹顶鹤适宜在湿地生活,但他们并不一定会系统地考虑湿地能为丹顶鹤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 三、教学目标 1.以湿地为例,知道自然环境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了解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着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搜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感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活着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湿地的资料(文字、图片或视频)、不同生态环境的动物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事迹,情感升华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丹顶鹤的家在哪里,正因为丹顶鹤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有一首歌,有一个女孩,有一家人与丹顶鹤的故事打动了无数听众。来,请跟随视频一起重温英雄的事迹。 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V。 交流:这首歌一时间唱遍大江南北,无数人为歌里的故事感动落泪。 徐秀娟 为寻找“走失”幼鹤,在芦苇荡中蹚水寻找,最终深陷沼泽。 徐建峰 为救雏鹤与鹤卵,连日疲惫的他摩托车失控,一头扎进了扎龙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沼泽地。 升华:这野生种群得到延续与壮大,正是许多像扎龙徐家这样的人用生命在护鹤!让我们向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致以深深的敬意! 引导:这两则感人事迹,再次验证丹顶鹤喜欢生活在沼泽等湿地环境中。 (二)探究活动,特征归纳 1. 活动1 湿地提供了什么 (1)湿地为丹顶鹤提供了什么 讲述:湿地为丹顶鹤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媒体:出示丹顶鹤生活的湿地环境图片。 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或材料自行罗列。 媒体:出示丹顶鹤的相关文字资料。 引导: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看看和你自己所思考的有什么异同。 问题:丹顶鹤在湿地能找到什么食物?湿地还因哪些条件成为丹顶鹤的栖息地呢?湿地周围通常有较高的水生植物,这与丹顶鹤的生存有什么关系呢? 交流:教师从丹顶鹤的觅食、栖息、繁殖、避害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尝试分析、归纳要点。 小结:湿地有大量的水源,丰富的水生生物能满足丹顶鹤基本的食物需求;开阔的环境能满足丹顶鹤的群体生活需要,较高的水生植物还可以为丹顶鹤提供隐蔽场所来防御敌害。 (2)湿地里还有哪些生物 问题:湿地里还藏着哪些生物? 媒体:出示湿地图片。 交流:所发现的湿地里动植物等。 任务:湿地生物们有没有像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以斑嘴鸭为例,请从资料中筛选信息。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斑嘴鸭是杂食性动物,食物以水生植物为主,水生动物为辅,鸭脚趾间有蹼,可在水中游泳、觅食和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