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教学分析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情况是用来完成一定控制任务的,本节使用常见的少量电子元器件,组装实用的光控开关和温度报警电路。目的是使学生动手体会传感器的应用,培养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本实验可行性强,电路简单,容易操作,元件可以反复使用。实验使用的元器件符合现在市场发展水平,教学理念先进,用集成数字电路实现控制功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现在电子行业的发展层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1.识别各种晶体管、逻辑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实验板,知道各种元器件的性能和引脚关系。 2.了解光控开关电路及控制原理,会组装光控开关。 3.了解温度报警器及控制原理,会组装温度报警器。 4.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和调试中,更为深入地认识传感器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以创新为主、实践为重的素质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2.由门电路控制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课件;演示实验;讲授。 教学媒体 斯密特触发器或非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蜂鸣器,滑线变阻器,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知识准备 介绍发光二极管、74LS14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实验板(面包板)等元件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识别这些元件的外部引脚。 导入新课 [事件1] 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展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些具体的温度、光传感器。 思考并回答:电饭锅、测温仪、鼠标器、火灾报警器。 导入新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感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走廊里的声、光控开关,温度报警器,孵小鸡用的恒温箱,路灯的自动控制,银行门口的自动门等,都用到了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离不开电子电路,传感器只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对电学量的放大、处理均是通过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来完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组装光控开关或温度报警器。 推进新课 [事件2] 教学任务:相关元件的作用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师生活动: 在我们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元件的作用、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1.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如下图所示。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 [演示] 实验 检测发光二极管 按照图1连接电路使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源为3 V的电池组,串联的限流电阻R可取220 Ω或270 Ω,接通开关,二极管就会发光,这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几毫安。如果将电源改为1.5 V,二极管就不发光了,因为这类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大于1.8 V。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路 用欧姆表检测发光二极管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实验,逐一描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补充和修正。 思考:正向导通电压是多少?实验中为何要串联一电阻R? 学生预测:正向导通电压大于1.8 V,普通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只需要几毫安,最大不得超过10 mA。过大的电流会损坏发光二极管,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串联合适的限流电阻R。 总结:(1)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发光二极管除了具有单向导电性外,导电时还能发光,普通发光二极管使用磷化镓或磷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直接将电能转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