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接下来就可以用这个小车进行研究了。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和力,他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他们自己的感性经验。他们认为,有的物体是静止,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下来,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因此,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由于探究能力有限,因此,设计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各种类型车的动力来源。 2.会组装小缆车并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回形针弯制)、铁垫圈若干、秒表(可用目测代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图片(马车、手推车、汽车、缆车),提问:这几种车都是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的?(马的拉力、人推的力、发动机的力、钢缆绳的拉力) 2.出示缆车的图片,介绍缆车的结构:各种缆车都有钢缆绳拉着,想一想钢缆绳起什么作用?缆车靠什么动力运动起来? 3.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大家想不想亲手来安装一个小缆车呢? 2.出示教具车。想一想组装一个小缆车还需要什么材料? 3.教师边演示组装,边提示引导学生解决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 (1)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吗?将细绳拴在哪里比较好? (2)细绳的长短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有关吗?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你有什么好办法? 4.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这里是要提醒学生不能推或拉,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更为学生的以后的分组实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 5.我们的小缆车安装成功了。想一想,怎样使它运动起来? (分析垫圈起到什么作用引导重力的认识。) 三、认识重力 1.请你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呢?(生猜测回答) 2.体验活动。 (1)请一位同学来提提老师这里的袋子。有什么感受? (2)请全班同学用两个手指来提提你坐的凳子,有什么感受? 小结:物体这种向下的力,我们把它叫做重力。我们的小缆车是垫圈所受到的重力通过绳的牵引转化为拉力,才使我们的小车运动起来的。 3.引导学生阅读P89页资料库“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重力这个科学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开放的教学,引领学生对重力这一科学概念的学习进行拓展阅读。) 4.在刚才这个装置中,垫圈起了什么作用?绳子又起什么作用?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