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70091

第17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音频+课时作业+教案+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876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2张,课件,教案,作业,课时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 (1)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议论文。主要特点有: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②敏锐迅速,泼辣犀利;③冷嘲热讽,幽默风趣;④议论生动,说理深刻。 (2)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驳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驳论点是直接批驳,驳论据与驳论证属于间接批驳。 驳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 驳论据: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着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驳论证: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是由论据推出的。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为批驳这种错误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发表本文,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玄虚(xuán)  脊梁(jǐ)  慨叹(kǎi) 省悟(xǐng) 家谱(pǔ) 渺茫(miǎo) 诓骗(kuāng) 诬蔑(wū) 前仆后继(pū) 搽(chá)脂抹(mǒ)粉 2.理解词意 【玄虚】 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诓骗】 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舍身求法】 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为民请命】 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前仆后继】 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 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 不能作为依据。 三、素材积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骨气硬朗的人,哪怕是物质贫穷到一无所有,也能让人刮目相看,佩服不已。骨气是有骨气的人纵横驰骋于浩瀚江湖的大气和骄傲。有骨气的人知道,无论做什么,都一定要有骨气,不能不劳而获,不能无功受禄。无论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枚绣花针。有骨气的人更明白:不是自己的,绝不能要,绝不能收,绝不能索求,绝不能为了得到五斗米而折腰,不能出卖原则而没有骨气地活着。做人,要做得有价值,人活着,要活得有意义。这样才不枉在人间潇潇洒洒地走一回。 四、课外拓展 有关自信的名言 ?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但丁 ?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罗什富科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徐特立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本文尖锐犀利、讽刺意味强、感彩浓的语言特点。 【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