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92701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单元《G弦上的咏叹调》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41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教学设计 ? ? 课 型:音乐欣赏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小提琴曲) 2.器乐:认识小提琴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直观教学,认识小提琴。      3.学画旋律线。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G弦上的咏叹调》,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 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 通俗名曲。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 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 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 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 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 “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 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 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特别少,器乐曲欣赏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 认识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教学设计意图 一、 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 二、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导入新课 ? ? 三、 ? 欣赏 ? 音乐 ? ? ? ? 《G弦上的咏叹调》 ?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 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 1.认真聆听。 2.回答问题。 3.认真听讲。 ? 带着问题听,可以使不熟悉的歌曲有兴趣的欣赏完。 ? ? 激发学生对乐曲和乐器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并学习巴赫的勤奋刻苦的学习音乐的精神。 四、 欣赏 分析 《G弦上的咏叹调》 1.教师送惊喜:现场表演该曲(第2次听),提问音色特点。 2.教师演奏的时候只用了G弦,顺便简介小提琴这件乐器。结合乐曲音色和情绪为乐曲起名字 3.讨论听乐曲感受到的画面、场景、情绪 4.教师分段赏析讲解该曲(第3次听),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 5.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1.欣赏演奏,给以鼓励,回答问题(音乐要素的知识)。 ? 2.《G弦上的咏叹调》 3.回答自己感受(静静的、夜晚、悲伤、悲凉等) 4.自己画出旋律线,并回答旋律特点(起伏较大) 5.抒情性强。 本节课第一个小高潮,有助于学生对乐曲音色的掌握。 加深对乐曲了解。 有助于学生对乐曲所表达的情绪的理解。 根据旋律线的起伏从而得出情绪的起伏。 通过音乐要素的特点了解乐曲。 ? ? ? 五、 课上练习题 你会做乐曲说明吗? 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使其成为《G弦上的咏叹调》的“乐曲说明” 《G弦上的咏叹调》是( )代表人物巴赫创作的,整首作品速度( )、力度( )、音调( ), 开头两小节形成一个“问号”形状图案,似在表达了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 ),感人至深。 , 积极回想整节课收获,完成练习。 加深和巩固本节课内容。 六、 结束全课 ? 同学们“下课” 全班起立,老师“再见”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后记: 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