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98695

24 月迹 课件(36张)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99727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月迹,课件,36张
  • cover
月亮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追随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月 迹 24* 空灵之镜 意蕴深远 贾平凹(1952年—),陕西人中国当代作家。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具有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废都》《秦腔》《黑氏》《美穴地》等, 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预 习 读 累 累 袅 袅 嫦 娥 嫉 妒 瓷 花 盆 悄 没 声 儿 累累 袅袅 嫦娥 嫉 妒 悄 瓷花盆 挑战一下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原文示例 还 (还有) (还书) 小明还 有一本书没有归还 给图书馆。 ·我们还( )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多 音 字 毛糙 ≈ 粗糙 ? 细腻 这件衣服料子很好,就是做工太粗糙了。 这件衣服料子很好,就是做工太毛糙了。 婴儿的皮肤非常细腻,也非常娇嫩。 粗糙 毛糙 细腻 ? 一起读一读 近 反 义 词 新奇;稀罕。 行动所留的痕迹。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新鲜: 踪迹: 嫉妒: 羡慕: 无边无际: 形容大家因恐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面面相觑: 词 语 解 释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探 究 读 根据默读指导,默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文具有一种清新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寻月之旅。 默 读 指 导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美丽月色的同时也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填一填。 时间:_____ 地点:_____ 人物:_____ 事情:_____ 中秋节的夜里 “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寻月亮 课文中描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月亮?请你概括说一说。 镜中月 河中月 眼中月 空中月 院中月 镜中月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镜中月有哪些变化,找出描写月亮变化的词语。 以孩童朴素的视觉感知来描写月亮的形状和色彩,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渐升渐圆的过程,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了什么?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镜中月最后全没踪迹,我们又分别去哪里寻月亮了呢?我们找到月亮了吗?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院中月 亮、大、圆 院中月具有哪些特点?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想象力。 第19段中“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奶奶的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 葡萄叶、瓷花盆、爷爷的锹刃。 文中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物的无尽联想。孩子们又陆续在院子的哪些地方寻找到了月亮? 河中月 紧接着,孩子们又去哪里追寻月亮了呢?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