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720702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3386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地理环境,区域,发展,影响,教案
  • cover
学科:地 理(必修3) 课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首先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本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是重点内容,也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通过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比较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用比较法分析法比较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结合生产生活理解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图示法。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七)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此节内容涉及到一些学生比较生疏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对比分析法、讲授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考虑到学生对不同区域的陌生以及实际经验的不足,也要适当的将问题转化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容易理解和熟悉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图片反应了不同的区域景观不同,不同的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说明区域地理环境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2.探究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2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问题:什么是区域及其特征? 知识点1:区域的基本特征: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的几个属性: 整体性:区域内部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 ?即学即练1:课件显示。 过渡: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存在差异,所以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课件展示)读两地的《地理位置图》、《气候》、《地形》、《水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