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461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4(人教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28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十六,年前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 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李大钊照片,请学生简单介绍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 2.带着“课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再次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李大钊的女儿回忆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历。)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随机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段的内容,遇有概括不完整的可以随时补充。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三、初步感知人物 提问:李大钊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四、进一步读书,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 使学生悟出李大钊忠诚革命事业的精神,并板书。 (设计意图:感受是通过文章中的语言获得的,因此,必须要学生回归文本,品味文字。) 五、总结 下节课,我们围绕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课时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印象深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感受。 2.交流感受。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语句: (1)“父亲是很慈祥的……”(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不肯躲起来,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并适时小结。) 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李大钊视死如归的态度,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3.出示李大钊就义前说的话,师范读或请学生读,然后谈感受。 4.请学生再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1.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段和结尾的三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读开头和结尾四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及家人悲痛的心情。 3.忘不了的仅仅是4月28日这样一个日子吗?想一想,“我”忘不了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应帮助高年级学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这个问题使孩子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深刻影响,感受文章表达出来的深切怀念与悲痛。) 三、总结 把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并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或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教学后记: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但不可否认,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烈士的伟大精神。当读到“在法庭”这一部分,学生哄堂大笑。这说明学生对文章没有动情,怎么办?这时我将孩子及时引回文本当中去,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由紧张哭喊变得机智勇敢。这时学生渐渐为人物的品质折服了,他们的神情肃穆了,朗读的语气也饱含了对烈士的尊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