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5864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12《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日期:2024-06-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663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搭配中的学问,课稿
  • cover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配中的学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解读:《搭配中的学问》是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6-77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搭配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对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排列与组合不仅是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组合问题,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数学思考:在合作、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解决问题:训练‘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协作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乐学”。 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有序’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服装卡片、菜品卡片、习题卡、小丑帽子、鼻子实物 学具准备:服装卡片、菜名卡片、学生用尺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对搭配中的学问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感性经验,但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用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创设情境回归生活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享彼此的思考。 四、说学法 三年级学生对排列组合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本课正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依据这一新课标要求,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感悟概念,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学生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内容,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构建了探索型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了以下六步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设计用时:5分)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 由我扮演马戏团里的小丑,戴上准备好的小丑帽子和鼻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邀请学生帮助我搭配演出的服装,且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方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知识建模-探究新知(设计用时:20分) 活动设置:搭配服装 数学离不开生活,把在学习中形成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是构建知识模型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在这部分,我设置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讲授: 首先“想一想”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的要求,独立思考如何搭配,展开对搭配问题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 第二“摆一摆”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形成概念系统。所以我要求学生拿出学具图片,在桌面上摆一摆,学习小组之间合作对服饰进行搭配,且粘贴在一起。同时提出在不重复的前提下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