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菌草”走向海外 2018年11月16日,中国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露面。在中国和巴新两国领导人见证下,中国援巴新菌草旱稻技术项目协议正式签署。菌草,是“菌”与“草”融合产物,1986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用野草替代木头种蘑菇成功①。今天,菌草之用已远超字面含义,在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可持续发展前线,释放出巨大潜力②。 【设问】 请结合“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新菌草”培育及运用的哲学依据。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 信息源 对接知识 ①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② 创新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答案: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菌草,是“菌”与“草”融合产物,用野草替代木头种蘑菇,实为一种创新。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如今菌草已经在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可持续发展前线,释放出巨大潜力。 基础巩固 1.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李克强总理在奖励大会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制度。这是基于( )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 C.只要制度创新,就能促进科技发展 D.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解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制度”说明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重要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B 2.郎世宁是供奉于清廷的著名西方传教士画家。他以西方的写实技法为主,运用透视、明暗、光影、色彩等要素,采用中国画的纸绢、颜料、毛笔等工具,参考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的、中西合璧的画风,世称“海西体”。“海西体”的创立体现了( ) ①艺术发展需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②艺术实践依赖于画家创作灵感的精确再现 ③对先前艺术的超越是推动艺术再生的前提 ④艺术追求推动了艺术思维和绘画艺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以西方的写实技法为主,用画中国画的工具及中国传统工笔画法,说明其批判继承中西画法,①正确;朗世宁创造的“海西体”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中西合璧的画风,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④正确;画家创作灵感来源于长期的艺术生活实践,②错误;③错误,艺术再生的前提是继承。 答案:D 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选择10个县组织开展承包期再延长30年试点。“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 ) 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制度创新是对已有社会制度的扬弃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制度创新是对已有社会制度的扬弃,③④符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错误;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4.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