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 齐白石、徐悲鸿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似与不似 篆刻自成一家 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同年还贴出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 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是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是 “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晚年画风日趋简化的,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了“神”的主导地位,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进入无法而法的高妙表现,是艺术家主宰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 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秋拍夜场,1925年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自幼随父习诗文书画, 1912年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5年在上海从事插图和广告绘画,1916年入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29年移居南京,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 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尽精微,致广大”,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 徐悲鸿自画像 徐先生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李印泉先生像》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宽351厘米,高139厘米的中国画,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 《珍妮小姐画像》是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纵136厘米,宽98厘米。 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 画酬四万新币,应为此一时期于南洋募捐中画酬最多的一幅(总数为十一万一千多元新币); 2014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490万港元成交。 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抗战时期(1937~1945年)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画家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高度成熟的时期。 “七 · 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徐悲鸿“遥看群息动,伫工待奔雷”,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跃起的雄狮、长征的奔马、威武的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 从悲天悯人到人定胜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一次升华。 《双猫立轴》 《鸡立轴》 《战马》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