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的排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排序》是冀教版《信息技术1》七年级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理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学生的学情,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教师把“排序”进行多任务练习,在适当的演示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用实际操作对任务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2、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看书操作,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完成数据的排序操作。 (2)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学生练习使用的成绩表数据清单,课前分发至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六、教学过程 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上节课数据计算的学习,同学已经体验了一下EXCEL的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这节课我们对某一个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成绩表的内容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抢答。 1.哪位同学的语文成绩最高? 2.分别将同学的数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列。 3.如何完成对全班同学总分进行排名,找出成绩最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个经常遇到而又感兴趣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为学生创设抢答情境,学生通过口算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到通过常规方法解决问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让同学们看表格:成绩表。 教师提问:如果现在有50名学生,你能在10秒内把他们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吗?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给出答案:可以使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快速准确解决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