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48859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阅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23719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
  • cover
单元主题阅读_ 主题阅读一[限时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巴女谣 [唐]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①,藕丝②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③。 【注】①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②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③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一种落叶灌木。 1.“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 _____ 2.“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 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温故而知新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_____ (4)满则覆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 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 _____ 5.【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 _____ 6.【甲】【乙】两段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谈的是学习__方法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__态度__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学__与_____应该相结合。 7.根据你对【乙】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 _____ (2)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做法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明理由。 _____ _____ _____ 学习笔记 等级:A B C D E 验收人签字:_____ 主题阅读二[限时20分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 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汁液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的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