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850056

高中化学必修2课件:《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件(共19 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544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化学,必修,2课件,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件
  • cover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知识点梳理 (一)化学能与热能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断开化学键——— 吸收能量 形成化学键——— 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_____。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出能量的反——— E反应物 > E生成物 吸收能量的反——— E反应物 < E生成物 练习:下列各图中,表示化学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B C D 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O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2Q2 < Q3 B. Q1 + Q2 < Q3 C. Q1 + Q2 < 2Q3 D. Q1 + Q2 > 2Q3 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吸热反应: 热能 化学能 放热反应: 热能 化学能 练习: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能量转化形式 原电池反应: 电能 化学能 电池充电时: 化学能 电能 光合作用: 化学能 光能 练习:吸热反应一定是 A.释放能量 B. 贮存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练习: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反应: 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已知:2H2(g) + O2(g) =2H2O(g) 放出Q1 则: ① 2H2O(g) = 2H2(g) + O2(g) 相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吸收 Q1 ② H2(g) + O2(g) =H2O(g) 放出 Q1 ③ 2H2(g) + O2(g) =2H2O(l) 放出Q2 (Q2>Q1) 酸与 碱的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1 mol H2O 强 强 稀 指出下列过程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 HCl +NaOH = NaCl + H2O 放热反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放热反应 Ba(OH)2·8H2O + 2NH4Cl = BaCl2 + 2NH3↑ + 10H2O 吸热反应 C + H2O(g)== CO + H2 吸热反应 H2 = H + H 吸热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 放热反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唯一途径 化学电源: (都是根据原电池原理制得的) 干电池:一次性电池 充电电池(二次电池): 燃料电池: 锌锰电池的负极是 ,正极是 。 锌筒 碳棒 化学能 电能 放电 充电 废弃的镍镉电池若不回收会 。 污染土壤和水源 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电解质溶液、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闭合回路 两个电极、 Cu Fe 酒精 Fe CuSO4溶液 Cu 下列装置中, 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Zn H2SO4溶液 C Zn Zn H2SO4溶液 C Fe 醋酸溶液 Cu CuSO4溶液 Fe 稀H2SO4 A B C D E F √ √ 练习: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值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Zn Cu Zn Cu 稀硫酸 甲 乙 原电池负极的本质特征: 失去电子 原电池负极的判断: 相对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元素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 电极溶解,质量减少。 练习: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2Ni(OH)2 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 B. 2Ni(OH)2 C. Cd D. NiO(OH) 充电 放电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